中国邮票的发展指日可待
新中国发行的邮票都有特殊的志号,无论是普通的纪念邮票还是特种邮票,无一例外!每套邮票的志号都细心标注了邮票的票种、数量、枚序及发行年份等基本信息。志号俨然成为了新中国邮票特色之一,其完整性和长期性居世界之首位。志号不仅记录了邮票的发行顺序,志号的有无和变换,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邮票发行的政治历史背景。根据志号的变化,新中国邮票可分三个时期。
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,网络取代了邮票传达信息,邮票也渐渐的淡出了历史舞台,对于很多邮票收购者和集邮爱好者来说,邮票不仅是回忆,而且能够够好的珍藏自己的回忆,中国邮票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:
第一个时期:“纪特”时期
自1949年10月8日“纪1”至1967年4月15日“纪118”(“纪124”、“纪123”已先于同年3月份发行)为“纪特”邮票时期。这一时期,普通票自“普1”到“普13”;纪念票自“纪1”到“纪124”;特种票自“特1”到“特75”;航空票有“航1”和“航2”;欠资票有“欠1”和“欠2”;未正式发行的军人贴用票1套。1950年和1951年间,还发行过限区邮票12套和改值邮票10套。此外,1955年曾印制再版票24套。
为了紧跟国家币制改革的步伐,1955年3月1日,、邮票面值改旧币为新币。到1956年4月1日,旧币面值邮票完全停止使用。这一时期票种较多,并有限区、改值、再版等邮票的使用和停用,反映了新中国邮票是解放区邮票的延续,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邮票的发行。
第二个时期:“文编”时期
自1967年4月20日“文1”至1974年12月23日“编95”为“文编”邮票时期。“文字”邮票,无志号,自“文1”至“文19”,共19套,80种。这个时期的邮票大多较为大型,红色是主色调,这和当时的政治氛围脱不了关系。这个时期仅有 “普无号”一套普通票,是发行邮票以来最为没有秩序的一次。“编号”邮票,仅印序号和发行年份,共21套,95种。普通票有“普12第2组”、“普14”、“普15”。“编号”邮票是继“文字”邮票之后,恢复志号,并向“JT”邮票的过渡。
第三个时期是“JT”时期
“T.1”开始(和“编号”时期有一年的交叉) 于1974年1月1日。经过40多年的发展,中国的邮票渐渐显出雏形,基本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和邮票规格。基本特点就是票种少,只有普通、纪念、特种三个票种;特种邮票独立于纪念邮票之外而单列,附捐邮票纳入特种邮票;每年发行种数稳定,约20套,50种,小型张两三枚;印版以雕刻版和影写版为主。
中国邮票的新发展亦指日可待。邮票的发展与新中国一同发展,每个时期的邮票发行都由中国人民银行定下发行,但第个时期存在着不同的变化和发展进步,从第一套到第三套邮票发行,志号也逐渐形成了风范,在如今现邮票看好的情况下,新一代人的参与将给邮票收购市场带来新的机遇。
![]() |
![]() |
下一篇:三轮生肖小版板块上涨明显
全国首家邮票钱币收购中心,免费鉴定。 高价收购邮票、纸币、金银币等,收购网是集销售、收购、鉴定、策划、交流为一体的综合性平台。
QQ客服:188756518
电话:010-82960029
手机:15001113788
Email:yp5151@126.com
地址:北京市西城区黄寺大街德胜置业大厦1号楼1011室